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范仲淹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17:4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33页(1263字)

【生卒】:989—1052

【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希文。少贫而孤,有志操,从戚同文学。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后,曾上书万余言,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

天圣初,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六年(1028),因请刘太后还政,出判河中府,移陈州。仁宗亲政,擢右司谏,以力谏废郭后,忤宰相吕夷简,出知睦州、苏州。在苏州时,疏浚太湖入海水道,解除江南涝灾。

召判国子监,权知开封府。

景祐三年(1036),针对时弊上《百官图》,指责吕夷简,被指为朋党,出知饶、润、越三州。范仲淹志节高远,直言敢谏。虽屡次遭贬,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许。

时陕北用兵,自请行。康定元年(1040),召为陕西都转运使,未几,与韩琦同任陕西径略安抚使,兼知延州,负防御西夏重责,与韩琦齐名,天下称为“范韩”。

号令严明,爱抚士卒,累建功勋。改革军政,巩固边防,受到羌人爱戴,被呼为“老子”。及死之日,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卒三日乃去。夏人则传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庆历三年(1043),入为枢密副使,旋拜参知政事。

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尝上十事疏: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皆中时弊。为夏竦等中伤,复被指为朋党,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等。仲淹学通六经,长于《易》,极力倡导兴儒立学,学者多从之。提出“渐”的思想,认为“乾阳渐进而至于在天,坤阳渐进而至于坚冰,天地不能逾,而况于人乎!”(《易义》)并认为育材为治国之先,而劝学为育材之方,崇尚儒经则为劝学之道。

唯其崇尚儒经,方得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认为《书》存圣人法度之言、《易》存安危之机、《》存得失借鉴、《春秋》存是非明辨、《礼》存天下制度、《乐》存万物之情。

故尝以自俸侍食四方游士学者,执经讲解,废寝忘食。以为只有学通六经,才可安邦治国,辅成王道。他总结历史经验,提倡德治。并为推行德政而主张“人治”,广求人才,开拓言路,严信赏罚。

提倡“名教”,以儒学修身励行,节俭好施。他奖励后学,招求人才,富弼、张方平、张载、石介、李觏等为其中着者,或受其指教,终为一代名儒,或得其荐拔,成为一代贤臣。

而理学先驱孙复、胡瑗等亦得其举荐而入仕。总之,范仲淹与韩琦、欧阳修等作为北宋文坛学界的领袖人物,对促进理学之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载学《中庸》于仲淹,得其启发,后人以为濂、洛之前茅。

仲淹又工诗词,尤长于散文。朱熹称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元遗山亦称“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名教器。在朝廷则孔子所谓大臣,求千百年盖不一二见,非但一代宗臣而已”。(《范文正公集·赞颂论书》)评介或欠允当,但反映了后人对范仲淹的敬仰怀念。

着有《范仲淹集》20卷,《别集》四卷、《尺牍》2卷、《奏议》15卷,《丹阳编》8卷及《范文正公集》等。

上一篇:张伯端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