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37页(826字)
【生卒】:1008—1075
【介绍】:
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稚圭,自号赣叟,世称赣叟先生,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等,前后上书七十余篇次,每以明得失、正纲纪、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年甫三十,进枢密直学士,副夏竦为经略安抚、招讨使,天下称为“韩公”。
庆历三年(1042),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名重一时,天下称为“韩范”。元昊称臣,琦召为枢密副使。
条所宜先行者七事。又献九事,大略欲备西北、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帝悉嘉纳。
接着又宣抚陕西,讨平“群盗”张海等。又提出“西北四策”,认为对西夏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请缮甲兵,修都城,密定讨伐之计。
支持庆历新政。新政败,出知扬、定等州。
知并州时,退边塞弃田近万顷。嘉祐元年(1056),迎拜枢密使。
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六年,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仪国公。
与包拯、欧阳修等请早立英宗为太子。及曹太后还政英宗,琦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英宗病甚,琦请立太子。神宗即位,拜司空、侍中,为英宗山陵使。西方事急,改判永兴军,经略陕西。
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元学案·高平学案》说他“识量英伟,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又谓之“富韩”。
韩琦是宋代孟子学说的倡导者之一,称孟子为大圣,可与禹、孔子相并列。认为富强之术是治国之本,只有先富强,才可聚财积谷、寓兵于民;鞭笞四夷,尽复疆土,然后才能制作礼乐,广兴太平。
这种先财富后礼乐的思想,对儒家以礼为立国之本的传统观念是有所突破的。在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制度上,主张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制定出符合具体情况的政策制度,而反对泥古不化,照搬古制。
其诗文不事雕琢,词气典重,自然高雅,亦雄杰一时。着作有《韩琦集》50卷及《安阳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