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陆九龄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22:4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60页(1113字)

【生卒】:1132—1180

【介绍】:

南宋理学家。

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

与兄九韶、弟九渊并称“三陆”。学问渊粹,隐居不仕,讲学梭山,因号梭山居士。

(《宋元学案》)时秦桧当国,程氏学不行,九龄独尊之。以学者学黄老而不事礼法,慨然归家,讲习学问。

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入太学,举为学录。

乾道五年(1169)始进士。曾组织家乡“义社”,率门生习武,防止湖南茶民起义军入境。后任兴国教授。九龄为人,和顺不违物,简直不徇人,广览博咨,深观默养。

凡治体之升降,旧章之损益,前辈闻人之律度轨辙,悉深熟之。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晚年与张栻通信论学。黄东发评价他说:“象山(陆九渊)以自己之精神为主宰,复斋就天赋之形色为躬行,皆以讲不传之学为己任”(《宋元学案·梭山复斋学案》)。

尝与朱熹等论学鹅湖,以论学作《鹅湖示同志诗》云:“孩童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沈。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同上)。认为“知爱”的善良本心是先天的,故于孩童时为“本心”,于成人后则为“知钦”即礼义,于万古则为圣人发明,世代相传不变。

这种善良本心就是古圣相传的道统,并且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基础和出发点。

他主张实践,即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贯彻儒家的伦理道德,知天命,保本心。他认为:“离形色而言性,离视听言动而言仁,非知性者”(同上)。认为仁、性都体现在现实的形体和实践活动中,而“治人必先治己,自治莫大于治气”(同上),“气”也就是组成人自身的物质元素及主观心理。

他辨释佛、老之学,认为“释氏一超直入之谈,往往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此又将堕于无底之壑矣”(同上),断言:“有终日谈虚空悟性命而不知践履之实,欣然自以为有得而卒归于无所用,此惑于异端者也”(同上)。他提倡道,应该“身体心验,使吾身心与圣贤之言相应,择其最切己者,勤而行之”(同上)。

为了不失“本心”,他要求人们杜绝利欲之心。他说:“人生之迷,千种万类,不可名状,而大要皆是利欲”(同上),人们只有去利欲、知天命,才可保其本心。他讥讽朱熹学问支离,不屑于笺注训诂。他说:“声气容色,应对进退,乃致知力行之原,不若是而从事于笺注训诂之间,言语议论之末,无乃于古之学者异欤”。

(同上)陆九龄及其兄弟,对于心学体系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祖望评论说:“三陆之学,梭山(陆九韶)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又认为陆氏兄弟“倚天壁立,足以振起人之志气,其功亦不可没”(同上)。

着有《复斋集》等。

上一篇:曾之谨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