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73页(908字)
【生卒】:1213—1280
【介绍】:
南宋理学家。
庆元府慈溪(今属浙江)人,字东发,学者称于越先生,逝世后,门人尊称文洁先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调吴县尉,摄长州、华亭。参与编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论对,言当时之大弊:曰民穷,曰兵弱,曰财匮,曰士大夫无耻。
出判广德军,变通朱熹所创社仓法。寻判绍兴府,损米价,补刻六经,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日,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焚竞渡船千王百余艘,以其铁创军营五百间等。
后知复州,移浙东提举常平。摧毁豪强,罢劾官吏,赈饥民,兴水利,为豪强所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
震为朱熹三传弟子,继承程朱理学,又对其有所修正。
他认为道即理,理是永恒不变、无所不在的,又认为理在事中,否定天地人事之外理的存在。他说:“万事莫不有理”,“夫道即理也,粲然于天地间者,皆理也,不谓之理而谓之道者,道者大路之名,人之无有不由于理,亦犹人之无有不由于路,谓理为道者,正以人所当行,欲人之晓然易见,而非超出于人事之外,他有所谓高深之道也!”(《宋元学案·东发学案》)他继承了程朱理学性即理的观点,认为“心之所具者即性,性之所禀者即天”,强调“为学以躬行为本,躬行以孝弟为先”,因为“选化流行,赋于万物,是谓之性,而人得其至粹;善性发现,始于事亲,是之谓孝,而推之为百行。
”(同上)他反对空谈人性,批评“生知说”和“静坐”的修养方法,强调躬行,否定儒家道统说,指出“十六字心传”乃“面相授受之密传”。屏斥佛、老、申、韩、管、晏之学,并注重经史考辨,主张治经史以致用。黄震是浙江宁波宗朱熹之学的代表人物,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祖望《泽山书院记》云:“朱徽公(朱熹)之学统,累传至双峰、北溪诸子,流入训诂派。迨至咸淳而后,北山、鲁斋、仁山起于婺,先生(黄震)起于明,所造博大精深,徽公瓣香为之重振。婺学出于长乐黄氏,建安之心法所归,其渊源固极盛。
先生则独得之遗籍,默识而冥搜,其功尤巨。试读《日钞》,诸经说,间或不尽主建安旧讲,大抵求其心之所安而止,斯其所以为功臣也。
”(同上)着有《黄氏日钞》、《古今纪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