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09页(943字)
【生卒】:1518—1593
【介绍】:
字东璧,号濒湖。
明代医药学家。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年轻时屡试未中,遂放弃科举,潜心医药学。曾任楚王府奉祠正和京城太医院院判。
重视第一手材料,深入野外考察药物,虚心向人请教,积累了大量药物学经验。经过27年努力,着成《本草纲目》。
该书在中国药物史上第一次以自然界生物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组织药物的分类系统,显示了自然界生物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总趋势。把人放在自然界的最高地位,形成了近代进化论思想的萌芽。
认识到了思维器官是大脑而不是心脏。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多样性。
提出了气化论的观点,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变化皆由于一气也”(见《本草纲目》卷8)。一反宋明理学家轻视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具体实物的作风,重视对一事一物的研究。
揭示《本草纲目》“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见《凡例》)。李时珍在他的药学巨着《本草纲目》中,贯穿着无神论思想,反映出他对道教神仙方术以及世俗迷信的批判精神。在涉及天地万物以及天人关系时,他坚持摆脱笼罩在医药学上的关于上帝、鬼神及巫术等迷信思想的束缚。如他认为人生疾病或生死,乃是自然的生理原因或感染外部邪气造成的,他说:“夫病,非人生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生,皆邪气也。邪气中人,去之可也。”(《张子和汗吐下三法》)说明致病的“邪气”,是可以药物治疗加以驱除的,完全与上帝鬼神无关的。他继承了葛洪及陶弘景在古代医药学上的知识、经验和贡献。但对他们宣扬的烧炼丹药、服食成仙以及长生不老的思想则加以驳斥与批判。
葛洪称言:“服玉者,寿如玉”,陶弘景则认为服食黄连便可长生不死。
对此,李时珍都一一加以否定,他说:“神仙之说,渺茫不知有无”(《石类》),实则是批驳了神仙妄说。对于方士道人认为黄金、水银、芝、胡麻等是“不死之药”,他也一一加以分析论述,揭示出它们的功能加以辨析并指出对人的危害性,除了说明“不可服食”之外,还对服食者发出警告:“求生而丧生,可谓愚也矣。”(《金类》)李时珍从医药学的领域,坚持无神论思想,这无疑是无神论发展史上出现的新局面。
着作尚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等。《明史》卷299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