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徐用检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34:5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15页(977字)

【生卒】:1528—1611

【介绍】:

明学者。

字克贤,号鲁源,金华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刑部主事,调任兵部、礼部郎中,后官至太常寺卿。学于钱德洪,而不固守师说,“其为学不以良知,而以志学”(《明儒学案》)。他提出“崇仁尊心”论。

认为“求仁”是儒学最高宗旨,“志学”应“以求仁为宗旨,以学为实功”(《友声编》),而不是片面地求“性”或“心”。“专求性,或涉于虚圆而生机不流;专求心,或涉于情欲而本体易淆。(《兰游录语》)唯先“求仁”,才能“求性、求心”而无流弊。“惟仁者,性之灵而心之真,先天后天,合为一致;形上形下,会为一原,凝于冲漠无朕,而生意盎然,洋溢宇宙。以此言性,非枯寂断灭之性也,达于人伦庶物,而真体湛然,迥出尘累。以此言心,非知觉运动之心也,故孔子专言仁,传之无弊。”(同上)他认为“心即理”是心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王守仁语)“尊心”乃学术之首务,“夫心,天君也,时时尊之,俾常伸万物之上,将众动,可得其理而成天下之亹亹。然欲知事之之道,则须先见其面目。

先儒令学者观未发气象,所以求见其面目也。由是而之焉,‘发皆中节’,无所往而不尊矣。

”(《友声编》)尊心先要求心,而求心与求圣是一致的:“求之于心者,所以求心之圣;求之于圣者,所以求圣之心。”(同上)“师心”应先心纯,“故尽心必证之圣人”(同上)。在“求心”中可悟到心思之大原:“人性之虚而且灵者,无如心与耳目。”(《兰游录语》)心与耳目都离不开世间万事万物,但又能不为其所转,“而达聪明睿知之天德”(同上),则可脱离“三界”(色尘、声尘和法尘)。“如此出世,岂不简易?未达此者,纵身走至非非想处,亦是生死中人。”(同上)这种新“出世说”认为:人生活在凡尘俗世,而心能超脱三界,才是最现实的出世方法。“人之精神,自能用世,自可出世,……久久成熟,纯乎率性之道,所以用世而实出世也。”(《友声编》)他又很重视“体用一源、知行合一”的心学修养。“吾道一以贯之,若但理会念虑,而不能流贯于容色词气,毕竟是功夫滞塞之病。”(《兰游录语》)“志学”贵在发脚不差,切莫走闭眼路。其学术思想与其师颇相近,但较注重在事物上实心磨练,故学凡数变而“不失儒者之矩矱”。着作有《三儒类要》5卷。(何庆先)

上一篇:邹善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