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77页(1123字)
【生卒】:1868—1940
【介绍】:
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1898年9月回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抵沪,先任南洋公学,继任爱国女校校长。次年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办爱国学社。
1904年主编《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反对帝俄侵略我国,又与章炳麟、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被指定为上海分部主盟员。1907年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和心理学,深受康德、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直至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积极筹建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主张建立公民道德,实行世界观教育。1913年赴法考察教育。
1915年与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学术上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方针,哲学上肯定世界的可知性,但又宣传康德的世界分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观点。他整顿校风,支持新文化运动,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爆发后,离开北大。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战。
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拥护国共合作。
1939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次年病逝于香港。其业绩与人品,为时人所称。毛泽东赞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无神论思想表现在他对宗教神学、神仙鬼怪的批判以及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言论中。
他借助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正确观点批判宗教神学,他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之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界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以归纳法组织伦理学社会学等,而上帝监理人类行为之说破。于是旧宗教之主义不足以博信仰。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蔡元培全集》第2卷,第490-491页。
下引全集中文字,只注篇名、卷数、页码)并认为“宗教只是人类进程中间一时的产物,并没有永存的本性。”(《关于宗教问题的谈话》,第4卷,第70页)他指出人们向神祈求赐福免祸,如“祈祷也,祭告也,忏悔也,立种种事神之仪式,而于其所求之果,渺不相涉也。然而人顾信之,是迷信也。”(《华工学校讲义》,第二卷,第433-434页)他认为宗教不得干涉教育,力主教育独立,并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这是他的反宗教神学的无神论思想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蔡元培的无神论思想有其缺陷,但也正是那个时代局限的反映。遗着辑入《蔡元培选集》及台湾出版的《蔡元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