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权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2:25: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382页(597字)
《韩非子》中的篇名。
本篇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主旨在于论证君权至上的道理,故以“扬权”作为篇名。本篇指出贤明的君主应当达到“权不欲见,素无为也”的地步,使自己的权势不表露出来,保持无为的本色。
如果能够这样做了,那就会形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虚而待之,彼自为之”的好的局面。这是继承和发展了黄老学派的观点,认为“道”是独一无二的、支配一切的;作为事物本质属性的“德”则是普遍存在的。
从“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的命题出发,提出“君不同于群臣”。“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因为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叫做一。
君主和“道”是一样的。因此也应当具有绝对的权威。
按照道家学说,论证了君臣之间有着天然的等级差别,君主就应当有支配臣下的权力。君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虚静无为,掌握形名之术,控制赏罚的权柄,并且要特别防止臣下篡权夺位。对于有贰心的臣下,君主应该“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韩非的这些理论是适应当时加强君权的社会需要而提出的。他所理想的君主,是高踞于群臣之上、拥有神妙莫测权术的人物。
“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君主如果不能神秘莫测,那么臣下就会有图谋奸邪的机会。韩非将君臣之间的矛盾看得十分严重,在本文中,他假托黄帝之言谓“上下一日百战”。
从这个理论出发,韩非就非常强调君主对臣下的控制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