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08页(677字)
中国古代着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
战国吴起撰。《汉书·艺文志》着录有“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1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及明、清刊本等传世,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6篇,分上下两卷。明清以后有学者以为书中之“四兽”、“笳笛”非战国时代之物,而断为西汉或六朝时人伪托,经考证,其结论不能成立。
该书产生于战国时代,其时军队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铁兵器和弩被广泛使用,骑兵也活跃于战争舞台,从而引起作战样式的巨大变化和军事理论研究的广泛深入。所以《吴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在战争观方面,认为战争起因有争名、争利、积恶、内乱、因饥5种原因,战争性质也有“禁暴救乱”、“恃众以伐”、“因怒兴师”、“弃礼贪利”、“国乱人疲,举事动众”的区别,并充分肯定制止暴行,挽救危局的正义战争。在建军治军方面,强调兵不在多,“以治为胜”,要选拔勇于作战、身怀异能的锐卒,采取群众性的练兵方法,以礼义廉耻教育吏卒,以重刑明罚约束部队,真正建立起一支组织纪律性良好,团结奋勇,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在作战指导方面,不仅继承了前人避实击虚,因情击敌的思想,还根据击强、击弱、谷战、水战、遭遇战等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不同打法,强调了骑兵要与车、步兵配合使用等新的作战原则。《吴子》问世后,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影响,与《孙子兵法》并称“孙吴之书”。
早在唐代就传人日本,后又传入欧洲,现有日、英、法、俄等多种译本,受到各国军事理论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