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孙子兵法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2:32: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06页(1309字)

又称《孙子》、《吴孙子》等。

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兵书,世界公认的“兵学圣典”。孙武撰。约成书于春秋末期(一说在春秋战国之交;一说在战国;一说奠基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之际)。据《史记》载,孙武出身于春秋末年的齐国兵学世家,避内乱而入吴,以兵法晋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军,辅佐吴王争霸,“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孙武献给吴王的兵书为13篇,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墓出土木简《孙子兵法》佚文均有“十三篇”的记载,东汉末年曹操所注《孙子》亦只13篇。但《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有人推测,其中除13篇外皆为孙子后学所衍增。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除散见于各古籍、简书的有关段落、残篇外,完整的仍为13篇,即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该书批判了商周时代盛行的占验卜筮、迷信鬼神等荒诞不经的决策方法,批判了周礼所提倡的“仁义礼让”的军事原则,深刻总结了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高屋建瓴地论述了军事领域里若干重大问题,揭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和反映军事领域中相反相成矛盾关系的兵学范畴,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

在对战争的基本态度上,认为战争关系到军民死生、国家存亡,必须重战慎战,有备无患。战争的胜负取决于道(政治)、天(自然天候)、地(地形)、将(将帅素质)、法(制度法令)等诸方面因素,但道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首要因素。在治军方面,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视士卒“如爱子”,对俘虏“善而养之”,以达到凝聚军心,瓦解敌人的目的。

在战争指导方面,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为基础,主张进攻速胜、并力料敌、预有准备、避实击虚,“不战而屈人之兵”;赞成野外机动作战,而把攻城看成下策;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积极争取战争主动权;提倡灵活应变,奇正相生,“因敌而制胜”。此外,对不同态势下和不同地形上所应采取的不同作战措施,“火攻”、“用间”等不同战法也都有深刻的论述。《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影响极大。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4)朝廷颁行《武经七书》,将其列在首位。

历代注释校解其书者约200余家,着作近400种。较着名者有东汉末曹操《孙子略解》,唐杜牧及宋何延锡、张预的《孙子》注,明刘寅《孙子武直解》、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李贽《孙子参同》,清邓廷罗《孙子集注》、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等。

该书现存最早的本子当推汉代银雀山竹简本,流行最广的是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刊刻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和《武经七书》本。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及唐代流入日本的樱田本也有校勘价值。该书深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曾被翻译成西夏文、女真文和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早在唐代已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现有日、英、法、德、俄、朝、意、捷克、罗尼亚、越南等20多个语种的译本问世,它所包含的理论观点不仅受到军人的重视,还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企业管理、体育竞技、中医治病等竞争性较强的社会领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和教益。

上一篇:兵法 下一篇:吴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