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09页(669字)
中国古代着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
《隋书·经籍志》着录为“周文王师吕望撰”,实为伪托。今人研究为战国末年成书(一说为春秋,一说在秦汉之际)。
1972年山东临沂汉墓出土有《六韬》残简,可知在汉初即已流行于世。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及明、清刻本多种,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6卷,凡60篇。
此外还有清人所辑《六韬逸文》。该书从民本思想出发,指出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从事战争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大农”、“大工”、“大商”,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于建军治军,它重视军队统帅机构的建设,要求将领选用“股肱羽翼”分管作战、宣传、间谍、通信、医务和军需等参谋、保障业务。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将帅,以勇、智、仁、信、忠作为选将标准。
训练士卒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广大农民,也要通过农事活动训练作战技巧,以储备丰富的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在战略战术上,它充分肯定“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全胜”战略,具体阐述了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政治、外交、经济乃至用间手段而取胜的“文伐”12法,但又不盲目迷信它,而往往以“文伐”作为“伐兵”(通过军事斗争而获胜)战略的准备和前提,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实现预定的政治目的。
《六韬》从帝王统帅经国治军的角度阐述克敌制胜的道理,深受后人重视。唐以后注释解说其书的有关着作达百种之多。
16世纪以后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