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27: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65页(421字)

孟子关于人性论的命题。

意谓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朱熹注曰:“乍,犹忽也。怵惕,惊动貌。恻,伤之切也。

隐,痛之深也。此即所谓不忍人之心也。

内,结。要,求。……言乍见之时,便有此心,随见而发,非由此三者而然也。”孟子认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不忍人之心,不忍心看到别人遭受痛苦不幸。

譬如,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并非是为着同这小孩子的父母攀结交情,并非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声誉,也并非是讨厌那小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的。孟子称这种纯然发自人的本性的同情心为“不忍之心”。“不忍之心”是仁爱的表现,加以保护、培养、扩充,则可成为仁德的品质;君王仁德,便可安定天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