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68页(256字)
孟子谓人民的基本情况是有一定的产业收入者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士尝学问,知义理,故虽无常产而有常心;民则不能然矣”(朱熹集注)。而民则必须有一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产业,才能“驱而之善”,“治礼义”(《孟子·梁惠王上》),从而获得“恒心”。孟子对民的看法虽有偏颇,然而强调“制民之产”以为礼义教化之先,仍有合理因素与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