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28: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72页(593字)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按,《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上自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孟子》、《史记》、《汉书》皆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春秋》之作,意在“寓褒贬,别善恶”,劝善惩恶,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
“微而显”,“志如晦”,“婉而成章”的风格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字字含褒贬,有所谓“微言大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曰:“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孟子认为,孔子生当乱世,深为忧虑而作《春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从前大禹制服了洪水,天下得以太平;周公(姬旦)兼并了夷狄,驱赶了野兽,老百姓才得以安宁;孔子着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感到恐惧。孟子将大禹、周公、孔子之功绩平列叙述,称三人为“三圣”,并表示要“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评说,为后世儒者所接受,在封建时代有广泛影响。
上一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