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谓命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33: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87页(553字)
孟子谓君子不应把仁、义、礼、智、天道的能否实现归之于命运。
《孟子·尽心下》:“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认为,人的口、目、耳、鼻、四肢对于美味、美色、美声、芳味、安逸的爱好,都是天性,但是得到与否,则属于命运。而仁、义、礼、智、天道五者的能否实现,与口目耳鼻等的欲求的情形正好相反:虽也属于命运,但也是天性之必然。君子应顺乎天性,努力求其实现,而不应自甘放弃,听凭于命运。
朱熹注曰:“世之人,以前五者(美味之欲等)为性,虽有不得,而必欲求之;以后五者(仁、义等)为命,一有不至,则不复致力。故孟子各就其重处言之,以伸此(仁、义等)而抑彼(美味等)也。
”儒家认为,“命”是人力难以探求的。因此,孔子讲“畏命”,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而孟子则讲“顺命”,一方面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另一方面又讲“君子不谓命”,鼓励人们寻求“命”之所在,奋发向上。
孟子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认为仁、义、礼、智、天道五者皆可经努力而实现至一定程度,从而有限度地改变“命”。
儒家的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思想,在“君子不谓命”的命题中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