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凡物莫不有是性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44: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19页(551字)

张载关于万物都禀承着天性的命题。

语出《张载集·性理拾遗》。张载所说的“性”,又称为“天性”。

天性来源于天道,同时又是天命的源泉。《正蒙·诚明篇》说:“天所性者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之凶吉不足以戕之。”在张载的理学思想中,天性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发展趋势与人的命运。所以说“凡物莫不有是性”。

但是,尽管万物都禀承着天性,而不同事物毕竟还有不同的性质,这样事物之间才有区别。这种区别是怎样产生的呢?张载认为是由于万物对“天性”禀受的程度不一。

“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就是说“性”蔽而塞者成为物,通而开者成为人。在人中间又有愚智之分。

这是因为“蔽有厚薄。”蔽厚者为愚,蔽薄者为智。

天性反映在天、地、人三者身上,则有不同的表现。《易说·说卦》中写道:“一物而三才备。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又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刚柔、仁义都是天性的表现。后来的程颢、程颐把张载的万物都禀承了天性的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理一分殊”是张载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一物两体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