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天理人欲之辨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51:4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42页(894字)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人生道德哲学。

朱熹继承儒家荀子等人的观点,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人生理想问题上,不赞同万物一体的思想。他直接继承程颐的人生道德哲学,最充分阐发了“天理人欲之辨”,强调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天理人欲之辨”的主要内容有:(一)“人为最灵”(参见“人为最灵”条)和人有贫富贵贱贤愚之别。

朱熹把世间万物分为三类:一类是人、兽,一类是草木,一类是枯槁。人不仅有血气知觉,而且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所以是最灵的。

但人又有富贵贫贱贤愚的不同:“然就人之所禀而言,又有昏明清浊之异。”(《朱子语类》卷四)他把人的等级差别归结为含义不清的各种“气禀”的不同。(二)“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参见“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条)朱熹发展了二程“道心”和“人心”的思想,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则有为善为恶的两个方面,人欲只是其中为恶的方面。他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卷十三)天理和人欲是此存彼灭,彼胜此亡,两者不能同时并立共存。

(三)“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参见“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条)。他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人们的修养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人欲要逐渐地革尽,做到心中天理流行,与天理相合,就是达到了修养的最高境界,成为圣人。

(四)“居敬穷理”(参见“居敬穷理”条)。这是朱熹宣扬的修养成为圣人的基本工夫。

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的居敬、守敬思想,强调“敬”就是心的自觉自主:“无事则湛然安静而不惊于动;有事则随事应变而不及乎他”。(《答吕子豹》,《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所谓穷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探求事物的所以然的规律;二是懂得事物所当然的准则,即道德标准。这样认识就不会迷惑,行动就不会错误了。综上所述,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是为维护封建道德和秩序服务的。这种理欲观是儒家传统的节欲思想的继续。从社会作用上看,它阻碍了劳动人民为改善自身生活而斗争,反对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的道德观和等级制度,在历史上起了消极作用。

上一篇:居敬穷理 下一篇:人主之心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