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私者人之心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58: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61页(567字)

李贽关于伦理学的命题。

意谓关心个人利益是人心中必然要思虑的事。语出《藏书》卷二十四《德业儒吕后论》。李贽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谓天成”。(《李氏文集》卷三《答邓明府书》)圣人也是人,也是趋利避害。“圣人亦人耳,即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自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同上卷十八《明灯道古录》卷上)他由此得出势利之心是人的自然秉赋。

进而推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人必有私”是说个人利益是客观的,先有个人利益,而后才反映到他的思想中。若客观上没有个人利益,则无私心。

李贽还认为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即私心)是有积极作用的。他说:“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有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同上)所以李贽反对道学家、理学家宣扬的“无我”、禁欲之空谈。他说:“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司寇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其身于鲁也决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然则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耳,不足采也。

”(同上)李贽的“私者人之心”的命题,意在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道德的基础。

上一篇:育欲 下一篇:尧舜与途人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