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也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58:0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60页(605字)
邹守益关于如何致良知的命题。
意谓谨言慎行、严守礼教,才能致良知。语出《东廓邹先生文集》卷五《答曾弘之》。
邹守益此命题,是将《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与王守仁的“致良知”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他在文中说:“不睹不闻是指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也”。
“不睹不闻”即《中庸》说的“不睹”、“不闻”。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没有人监督,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不做那些不应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不睹不闻”,就是有良知。
而要能做到慎独,在一人独处时保持自己的良知,则要具有“戒慎恐惧”的态度。邹守益在解释“戒慎恐惧”时说:“戒慎恐惧之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保其精,明之不使纤尘或萦之也。
”(同上卷四《九华山阳阴书院记》)邹守益的这一命题,也是继承了王守仁的思想而来的。他曾就《大学》与《中庸》的根本宗旨请教王守仁,王守仁说,“独即所谓良知也,慎独者所以致其良知也,戒谨(慎)恐惧所以慎其独也。”(《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四十《东廓邹先生传》)但是他对历来学者多从消极防范的意义上解释“戒慎恐惧”,也有所改造,赋予“戒慎恐惧”以自强不息的意义。他说:“自强不息,学者之所以希圣也。……息则与天不相似矣。故曰: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则无须臾之息而无德纯矣。”(《东廓邹先生文集》卷一《康斋日记序》)这一解释是有新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