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中庸》的教育思想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1:37: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72页(757字)

《中庸》,据司迁的说法,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但从书中的某些话,如“车同轨,书同文”等,又不像是子思时代的作品。

然而它是思孟学派的作品,是无疑问的。《中庸》突出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过程问题。

对教育本质的看法,《中庸》开头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关键什么是《中庸》所谓的“道”。它说:“天下之达道……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可见,《中庸》所谓的“道”,实际上即是儒家所宣扬的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等封建主义的伦理之道。它认为这种伦理之道是出自于人性,而且是天赋予的。

它认为发展人本性中的伦理之道,指导人们按照伦理之道去进行修养,便是教育。所以说,《中庸》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心主义的,是孟子“学皆所以明人伦也”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对学习过程的看法,在《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中庸》主要是概括和发挥了孔、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的思想,并加以系统化和完整化。

做为学习方法来说,有其合理的内容,含有唯物辩证法的因素,对后人是有启迪的,应予以批判的吸取。但它是以唯心主义性善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率性”和“修道”,这是应该批判扬弃的。《中庸》还继承发挥了孔、孟关于学贵个人努力的思想。它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又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只要个人自强努力学习,精进不已,则在德业上就会有所成就。《中庸》自宋以后,一直成为封建官学的重要课本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