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晦翁学派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1:38: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87页(1053字)

南宋朱熹所创立。

因朱熹号晦庵,又号晦翁,故称其学派为晦翁学派。因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福建的建阳(今属福建、福建别称闽),讲学地址名考亭,并以“紫阳”为号,故又称其所创学派为闽学学派、考亭学派和紫阳学派。

朱熹初受学于其父朱松,父死后师事刘胡学派的胡宽、刘勉之、刘子翚。后又问学于李侗,受学李侗时间最长,专心攻求义理之学,得全部“洛学”之传。

他继承发展了程颐的思想学说,吸收了关学的某些观点,推崇濂学,又揉合佛道思想,建立起一个以“天理”为基础的理学思想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派,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天理”为宇宙的最高本体。在理气关系上,认为“理先气后”、“理本气末”,强调“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事”。

(《朱子语类》卷一)他把世界比作是“理”的影子,提出“理一分殊”的唯心主义命题,论证一理散为万物,万物复归一理,所谓“一理摄万理,万理归于一理。

”在如何认识“天理”的问题上,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推究事物来认识先天的、永恒不变的“理”,亦即以吾心之知去求天下之理,以明封建社会的伦常观念。在知行关系上,认为“知先行后”、“行重于知”。在人性方面,提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概念。

认为“天命之性”来源于“天理”,天理是至善的,因此,“天命之性”就是“至纯至善”的;“气质之性”是“理与气杂”而成,气有清浊、厚薄、昏明,故“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的,就是圣人、贤人或善人;“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所蔽”的,就是愚者和不肖之人。善为“天理”,恶为人欲,因此要做贤人或善人,就必须“存天理,去人欲”,以防人欲蒙蔽人的善性。在教育上,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以及熟读精思、循序渐进、居敬持志等读书方法。(参见《理学家教育思想。”)朱熹曾亲自讲学,广收弟子。据《宋元学案》所列,朱熹着名门人二百余名,其中有学术成就、政治建树者很多,如蔡元定、黄榦、陈植、杜知仁、蔡沆、魏了翁、赵复等。朱熹死后,其弟子们竭力弘扬师说,遂使晦翁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明清时期,朱熹的《四书集注》被钦定为阐释儒家经典的教科书,为科举考试的命题、答案标准。

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与提倡,朱子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

其影响长达数百年之久,并在海外,特别是日本、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播。重要着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上一篇:宋明理学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