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荆公新学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1:38: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86页(1455字)

北宋王安石创立。

其晚年封荆国公,其执政时曾颁布《三经新义》,故称其所创学派为荆公新学或荆公学派。又因王安石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亦名其学派为临江学派。

王安石自幼既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考,常有个人新意。

他结合社会现实,融合各家学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学”思想体系。

他居江宁(今江苏南京),聚徒讲学,从学者甚众,其中着名者有:王雱、龚原、陆佃、陈祥道、王昭禹、耿南仲、林之奇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尤其他在执政期间,组织变法派吕惠卿等人重注《周礼》、《尚书》、《经》,合称《三经新义》。

在重注过程中对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选择法家思想另立新说,阐发新义,宣传新学。并于熙宁八年(1075)将《三经新义》颁布于学校,做为法定教科书。

从而更加扩大了学派的影响。

该学派在宇宙观方面,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所生成的。并认为“五行”这五种物质元素是运动变化不已的,而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本身“有耦”。(即矛盾对立面)《洪范传》云:“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无所不通,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耦之中又有耦为,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在认识论方面,该派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承认人有感觉和思维能力,能认识世界万物,所谓“天下之事,固有可思可为者”。

(《致一论》)圣人亦可学而成,王道当可求而致。在天人关系方面,他们坚持“天人相分”的观点,认为自然灾害与人事得失并无关系,“天变不足畏”,应该重视人事而不信天命。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新故相除”的观点,认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主张变法革新。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对“先王之政”做了新解。所谓“先王之政”,即是“视时势之可否,因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蔽法”,使其适于当前“所邅之变”、“所迂之势”。因此,“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为变法革新制造理论根据。王安石主持编撰的《三经新义》和《字说》等,其内容大多体现反理学、反俗儒的守旧因循,为变法革新进行论证。

在教育方面王安石基于其变法革新的政治需要,提出“为天下国家之用”培养经世人才的教育宗旨。他从教、养、取、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才问题。并主张罢黜以诗、赋取士的做法,改用经义、策、论取士。

还创立了“太学三舍法”,严明教育考核和管理制度。

此派学说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最为兴盛,流行全国。其死后,新法既废,“新学”遭人攻击。

程颢、程颐的嫡传弟子杨时为“辟邪说”作《〈熙宁奏对日录〉辨》、《〈三经新义〉辨》、《〈字说〉辨》,邵伯温更假冒苏洵之名作《辨奸论》,对王安石思想与变法活动全面否定。此派学说几经崇黜,凡六十余年,终于被统治阶级所废弃。

后世褒贬不一。全祖望说:“荆公解经,最有孔、郑诸公家法,言简意赅。惟其牵于《字说》者,不无穿凿。是固荆公一生学术之秘,不自知其为累也。

”(《宋元学案·荆公新学略》)此派在发展过程中,其弟子吕希哲别创“荥阳学派”,邹浩等创“陈邹学派”。荆公新学的学术主旨为南宋事功学派所继承。

重要着作有: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周礼新义》,王雱《论语口义》,蔡卞《毛诗名物释》,陆佃《尔雅新义》,陈祥道《论语解》、龚原《易传》、耿南仲《周易新讲义》,王昭禹《周易详解》,林之奇《尚书全解》等。

上一篇:象山学派 下一篇: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