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象山学派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1:38: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87页(821字)

南宋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

九渊曾讲学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天山),自号象山居士,因而学者称其为象山先生,并称其所创学派为象山学派。九渊继承了北宋以来理学家的部分观点,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说以及佛教禅宗的“心生”、“心灭”等论点,建立起自己的心学体系。九渊曾于槐堂、象山等多处讲学,从学者日众,听讲者经常有二三百人。

前来问学者,竟达数千人。

遂形成与朱熹“理”学派相对立的“心学”派。该学派以“尊德性”为宗,主张“先立乎其大”,“不为小者所夺”。

认为大者就是本,如果“本体不明,而徒致力于外学,是无源之水也”。(《象山全集》卷十《与邵叔谊》)他们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22卷《杂说》)和“心即理也”(同上卷11《与李宰》)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心”就是宇宙的本体,断言天理、人理、物理都在吾心之中,心是客观世界的本源、唯一的实在。在认识论上,他们反对朱熹那套穷理致知的方法,主张“直指本心”认为心与理完全合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理”为人心所固有,所以“致知不假外求”,只要闭门修养,“发明本心”、“反躬自得”、“百川会归”,就可以无所不知,“应天地万物之变”。他们还把封建伦理纲常说成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并认为“本心”会被物欲所蔽,致使天理不明,违反伦理纲常。

所以他们主张为学就要做“存心、养心、求放心”的修养功夫,达到“存心”、“去欲”的目的。要人们辨别义利和公私,“切己自反”,格除物欲,注意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九渊弟子众多,据《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记载,就有65人之多。其中弟子着名者有:杨简、袁燮、舒璘、傅梦泉、沈焕、汤中、吴澄、陈苑等。元赵偕和“江东四先生”等继承陆学。明陈献章、湛若水又对此派思想有进一步发展,至王守仁则集心学之大成,与陆九渊象山学派合称为陆王学派。

上一篇:晦翁学派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