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历代赋辞典

书籍:历代赋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3:15: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历代赋辞典》第1页(1324字)

【原文】:

“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而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礼》。

。【译文】:

“有一种东西,不是丝也不是帛,但是它的花纹却组成鲜明的色彩;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却能为天下人照亮。活着的人因此而得以长寿,死去的人因此而得以安葬。城墙因此而坚固,三军因此而强大。把这种东西实行得纯粹就能称王,实行得驳杂不纯只能称霸,一点也不实行就要灭亡。我愚昧不认识这种东西,冒昧地请教大王。

大王说:“这是那种有文理而没有色彩的东西吧?是那种简单明了而有深刻道理的东西吧?是那种君子所崇敬而小人所不愿实行的东西吧?是那种人的本性不能获得它就像禽兽一样,而获得它就会特别端正庄重的东西吧?是那种庶民尊崇它就会成为圣人,而诸侯尊崇它就会统一天下的东西吧?这是极明确而简约的,很顺利地就能领悟,请把它归到礼中。”——本篇篇名是《礼》。

。【评介】:

刘勰在《文心雕·诠赋》中将荀子列为十大辞赋家之首。

这首先是因为把赋作为一种文体而在篇名中标出者,荀子是第一人。其次,荀赋已经具备了主客问答,体物写志的特点。在赋的发展史上,荀子的赋有开创意义,值得特别重视。

荀赋一共五篇,依次是《礼》、《知》、《云》、《蚕》、《箴》。

每篇都是臣问王答。问话从各个方面描绘一个谜面,然后由王根据谜面进行分析,最后揭出谜底,表明作者的一种主张和理想。刘勰概括荀子这一特点是:“荀结隐语,事义自怀”,“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荀子主张“礼治”,主张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荀子·礼论》中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用礼义“治乱”,这就是荀子的主张。本文首先运用比衬的手法,对他所极力推崇的礼加以描述:“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这种东西比丝帛色彩鲜明,比日月的光还亮,突出了它的超然独处的地位。然后,又用铺陈的手法,从各个方面暗示这种东西的重大社会作用:“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

”这种东西可以养人民,强国家,王天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臣的提问围绕礼而不点明是礼,这就造成一种悬念,使人急于知道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最后由王来点明这种东西就是可以使匹夫成为圣人,使诸侯统一天下的礼,从而达到申明作者政治主张的目的。

荀子的赋,每篇的篇名均在最后。

本文最后一个“礼”字,即是本篇的标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