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企业文化辞典

激励理论

书籍:企业文化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10:08:43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辞典》第318页(751字)

它是人们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力,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

围绕激励问题,不少学者、行为科学家在斯洛等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大致有三种类型:(1)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包括老行为主义激励论和行为修正激励理论。(2)认知派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成就需要论,双因素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理论,归因理论)。(3)综合型激励理论,包括勒温的场动力论和波特及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激励理论中最基本的是需要层次论,而其他理论则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研究激励。

以上三种激励理论的提出,对于企业管理和行为科学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尤其是这些理论中所倡导的“民主管理”、“参与管理”、“人道管理”等原则,是符合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

但是,从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企业文化的角度看,这些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们对人的分析采取的是一种“个体原子主义”的分析方法,即把个体作为孤立的个体分析单元来考察,因而他们只看到了个体需求的差异性,没有注意到由共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个体需求的相似性和一致性。这就决定了他们依据自己的关于“人性”假设所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激励理论,总是针对个体的,而不是针对群体的。换句话说,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强调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其次,上述激励理论偏重于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分析,而缺乏对人的文化学、伦理学的探讨,因此,他们没有能够自觉地揭示企业文化及其道德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期望理论 下一篇:企业文化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