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诗话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3: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28页(612字)
刘攽(1022-1088),字贡父,临江人。庆历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死后弟子私谥公非先生。着有《彭城集》。
是书大约写成于熙宁至元祐(1068-1086)间,原书卷数,称说不一,作一卷、二卷、三卷者均有之。卷数繁简虽异,但基本内容无别,只是文字详略有所不同。
今之通行本,如《百川学海》、《莹雪轩丛书》、《历代诗话》诸本,均收为一卷,约六十则。
刘攽以博洽滑稽着称,故此书所载多涉及考证,且又杂以诙谐,对于理论则较少涉及。除《六一诗话》和《温公诗话》外,在宋诗话中是最早的一部,因之仍不脱早期诗话纪事“以资闲谈”之旧轨。
在纪事中,间或透露出作者的一些观点。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刘攽认为,“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意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
”重视内容,但又不废形式,只是“次之”而已。这与欧阳修等人的主张是一致的。基于此,作诗时则强调“精思”细审,注意做到“天然浑厚”,要清淡而有”“天然味”。这些意见都是中肯的。
由于作者博闻多见,于所引用之书或有失详审,因而转引评述时往往有误,是为不足,后人多有评议。因成书较早,又多记见闻,仍有参考价值。
上一篇:石林诗话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