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

书籍:社会主义名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18:45: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广西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名词词典》第58页(1717字)

【全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生卒】:1879.12.21—1953.3.5

【介绍】:

伟大的克思列宁主义者。

原姓朱加施维里,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

1894年进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正教中学读书时便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899年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被中学开除,从此便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从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火星报》时起,就热烈拥护该报主张。1901年11月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委员会委员,在南高加索一带积极贯彻《火星报》的路线,建立并领导了这个地区布尔什维克组织。1904年12月领导了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

从1901年3月至1917年2月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从未间断过革命斗争。在1905-1907年俄国革命时期,他积极拥护列宁制订的路线,所写《武装起义和我们的策略》等文,坚决主张武装起义的必要性。

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1912年1月在党的第6次代表会议(布拉格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并受委托负责领导俄国中央局工作。

同年9月在彼得格勒负责编辑《真理报》。1912年底至1913年初写了着名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得到列宁的很高评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和平与革命问题上坚持了列宁的正确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会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同年7-8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六大”上,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捍卫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获得胜利的学说,坚持了列宁提出的武装起义和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方针。在同年10月16日党中央会议上被选入领导武装起义的总部,参加领导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人民委员等职。先后写了《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再论民族问题》等文,提出并阐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的理论。

在1918-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常被派到最重要的战线上去工作,担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方战线、南方战线、西南方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2年4月在党的“十一大”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任至1952年10月)。同年12月在全苏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报告,在成立共和国联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以后,发表《论列宁主义基础》等着作,阐述与捍卫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继承与捍卫了列宁主义的事业,领导党和人民同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保卫与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1941年5月至1953年3月先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时期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0年写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语言、民族发展前途等问题。1952年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1952年10月出席了党的“十九大”,并作了发言。1953年3月5日因病逝世。

斯大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他犯过肃反扩大化、个人迷信和大党大国主义等错误,但正如毛泽东所说:“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上一篇:列宁 下一篇:社会主义名词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