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因卫生理论
书籍:管理心理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0:32:2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云南科技出版社《管理心理学词典》第105页(626字)
是弗雷德里克·赫茨柏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9年创立的一种动机理论。
这种理论把动机和工作满足结合了起来,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部分相似。其假设是,在现代社会中,较低层次的需要一般都已得到满足,如果这种较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工作就会感到不满足。不过,如果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并不意味着一定对工作感到满足。只有诸如自我实现这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对工作感到满足。但是,工作中得不到自我实现并不一定导致对工作感到不满足。这样,就有了两套需要:一套需要产生工作满足,另一套需要产生工作不满足。
这两套需要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某套需要得到满足或者得不到满足不会产生其对立面。
产生工作满足的因素叫激励动因需要,它推动工作人员达到最高表现水平。
这些动因是工作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工作性质、工作人员的成就感、责任感、个人发展和升迁。动因需要只能由有吸引力的、令人振奋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产生不满足的因素叫卫生需要(或称维持需要)。
卫生需要几乎不能产生工作满足。它们与工作本身的性质无关,而与工作环境有关,譬如企业的政策和管理惯例、监督的种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司的福利和工作条件等。
卫生需要得到满足只会消除工作的不满足,不会产生工作的满足。赫茨柏格认为,一个人的卫生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考虑满足激励动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