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归因模型
书籍:管理心理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0:50:0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云南科技出版社《管理心理学词典》第230页(491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Kelley)提出,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把这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的因素,或者归结为知觉者本人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对象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究竟归为何种因素,要按下述三个标准来决定:①前后的一贯性,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是否前后一贯。②普遍性,即观察某个人时是否与周围其他的人有相同的反应。③差异性,即一个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例如,一个工人很称赞他的厂长。
这种行为应归因于什么?要从上述三个标准考虑。首先看这个工人是一贯地称赞这位厂长还是心情偶然变化的结果。
其次,要看是否厂里多数工人都称赞这位厂长,还是只有这位工人称赞这位厂长。第三,要看他是对所有其他的厂级领导干部都是称赞的,还是只对这个厂长抱称赞的态度。
如果这个工人对所有的厂级领导干部都抱称赞的态度,那么,就要把他对厂长的称赞归结为他的内部心理特点。
如果他有时称赞,有时批评这个厂长,而且如果厂里的多数工人都称赞这位厂长,这时,就应该把他对这位厂长的称赞归结为外部原因,即厂长本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