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翘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137页(1459字)
【生卒】:1897—
【介绍】:
中国现代生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
字卓夫,1897年10月16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仙美村。1919年留美,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和印地安那大学心理系攻读。
192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一学期后转到芝加哥大学生理系当研究生,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生物学科教授,1927年转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1930-1932年先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德国佛朗福大学进修,回国后在雷氏德医学研究院任生理学研究员。193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
1943-1944年被美国国务院聘为交换教授。解放后历任第五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蔡翘在美国留学期间,先后在着名学者H·A·卡尔、C·G·赫立克教授,以及生理学家A·C·爱维等人的亲自指导下从事心理学、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他在芝加哥文理学院学习时,曾发表4篇论文:《大白鼠的记忆曲线》(美国《比较心理学》,1925)、《关于大白鼠走迷宫记忆能力及一些影响因素》(美国《比较心理学》,1925)、《关于美洲袋鼠视交叉上的细胞及纤维形态》(美国《比较心理学》,1925)及《美洲袋鼠中脑的视交叉上下行神经分支》(美国《比较心理学》,1925)等,引起了当时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在留美期间,初期专攻心理学,以后研究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
他在研究袋鼠脑结构课题时发现了中脑被盖中与眼球活动及其它脏腑活动有关的一个神经核区,这一发现提供了视觉与眼球反射关系的解剖基础,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蔡氏神经核区”。三十年代他主要研究肝、肌糖元的代谢问题,曾发表《肌肝糖元的相互关系及其受肾上腺素的调节》等3篇重要论文(英国《生理学报》,1932);还研究了肝脏对于调节血糖的作用(《中国生理学报》,1935-1939)。四十年代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学者合作对血清中的缩血管物质专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血小板物质对缩血管及止血的作用》等重要论文,1943-1944年在美国《生物学及医学会简报》上发表。
这项研究为发现血清紧张素(5-羟色胺)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他还与李瑞轩、吴襄等合作研究了有关脾脏及各种代谢产物变更红血球脆性之机制问题,1938-1945年发表了多篇论文(英国《生理季刊》、《国立中央大学生理学科论文集》)。他的主要论文还有《小动脉管出血及止血机制》(英国《生理学报》,1947)等。
解放后,蔡翘为创建我国航空航天生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保证飞行员在高空高速飞行中的安全和战斗力,他和他领导的科研集体深入第一线对飞行员所面临的高空、低压、低温、臭氧、辐射、超重、气流冲击、冲撞、振荡、噪声等一系列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他领导下的实验研究集体在我国建成了第一座低压舱;五十年代后期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人体离心机和其它一批专用实验设施,初步奠定了我国航空航天生理科学体系。
蔡翘的主要着作有:《生理学》(商务印书馆,1929)、《运动生理学》(商务印书馆,1936)、《人类生理学》(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的声音》(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3)、《航空与空间医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