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化革新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53: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95页(508字)

7世纪中期日本实行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公元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联合大贵族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立中大兄为王子兼摄政,改元大化。次年颁布革新诏书,仿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革新”。主要内容是:(1)废除王室和一切贵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制度,土地收归国有,部民成为良民;(2)制定“班田受授法”,国家对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班给口分田一次。

受田者须担负租庸调等赋税和劳役;(3)改革官制,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4)实行征兵制,军权归属中央。改革措施从京畿地区开始实行,逐渐推广。664年日本侵朝战争失败,使保守派部分地恢复了私地、私民所有权。

但到676年,天皇又宣布废止664年所承认的旧豪族占有私地、私民的特权。并修改官僚的冠位制,制定成文法。

从而巩固了大化革新的成果。701年(大宝元年)制定《大宝律令》,全面总结和确立了新的法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大化革新才最后告成。大化革新的结果,打破了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以天皇为首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