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519页(269字)
唐代大型男子战舞。
又名《七德舞》。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战功而编制。最初是唐代《立部伎》中最重要的乐舞。表演时120人披甲执戟,摆出各种阵势,“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表现了朴素、雄浑、豪迈、威严的力量,为一代众乐的伟大作品,在初唐是名实相符的雄壮正剧。唐朝将士出征凯旋,奏“凯乐”,《破阵子》当头。
后来高宗修之为《神功破阵乐》,作为郊庙祭祀武舞。武则天当政时《破阵乐》名存实亡。
玄宗时,又在《坐部伎》中创制《小破阵乐》,4人金胄甲而舞。《破阵乐》到晚唐时威严渐已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