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416页(2113字)
语气词
一、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情况已经出现。
义即“了”。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②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备:都。民之情伪:人民的真情实况。
③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战国策·赵策三》)——反:通“返”,返回。
④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汉书·食货志上》)⑤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于刘祥,今已死矣。
(《搜神记·王道平》)——凌逼:逼迫。⑥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韩昌黎文集·答李翊书》)——句义;韩愈我所作的,自己也不知道达于至高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学习治学的方法已经二十多年了。
二、表示动作即将施行或情况即将出现。义即“了”。
①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句义:孔子说:“好吧,我即将担任官职了。”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世说新语·德行》)——远看:到远方探视。去:离开这里。
三、表示对将会出现某种结果的必然性的论断语气。义即“了”,或不译出。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句义:得道的人很多人帮助他,失道的人很少有人帮助他。失去帮助达于极点,亲戚也会背弃他;得到帮助达于最高境界,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归顺的一方去攻取亲戚都背弃的一方,所以君子不打仗则已,一打仗必然胜利。②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韩非子·说林上》)——句义:大臣们如果有在朝廷内树立党羽而傲视君主,有在外私交诸侯以削弱国土的话,那么,国君的江山就危险了。
③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史记·项羽本纪》)——倚:依靠,倚赖。
④爱宠偏于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汉书·杜钦传》)——广:宽。
兴:兴起,产生。⑤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
”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晋书·刘寔传》)——而皆不还:但是两人都回不来了。
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推原,推究,探究。所以得天下:得天下的原因。
四、用于疑问句末,帮助表示疑问语气。
义即“了”、“呢”。①于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论语·子路》)——句义:子贡问道:“怎么样就可以称作士了?”②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礼记·文王世子》)——女:通“汝”。③〔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莫之能御:没有谁能抵挡。④与语:“公为何谁矣?”子胥曰:“姓要名离。”(《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何谁:谁。
五、用于反诘问句末,义即“呢”。①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庄子·天道》)②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矣?(《荀子·正论》)——句义:用和尧一样贤明的人继承尧的君位,又有什么变化呢?③非夫耕妇织,内外相成,何以家给人足矣?(《全后魏文·明元帝:简出宫人诏》)——成:成全。给(jǐ):得到供给。
六、用于测度句末,义即“吧”。①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句义: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而不能行仁和拒绝不仁〕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未曾见到罢了。②求其善者,盖亦几矣。(《史通·叙事》)——几:少。
七、用于祈使句和感叹句末。
义即“了”、“吧”、“了啊”、“啊”。①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以论变。
君无疑矣!(《商君书·更法》)——句义:拘泥于古礼的人,不值得跟他们讨论新鲜事物;局限于旧法的人,不能够跟他们议论变法问题。您不要再迟疑了!②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说:能“悦”。诺:嗯。休:休息。③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魏公子列传》)——勉:努力。④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句义:我衰老得太厉害了!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⑤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庄子·应帝王》)——句义:太幸运了啊,你的先生遇见了我!⑥知人则哲,唯帝难之,信矣!(《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评》)——句义:知人善任则为明哲,只是帝王很难做到这一点,确实是这样啊!⑦呜呼!生泽其民,殁列于神,可谓盛德矣!(《麈史·贤德》)——生泽其民,殁列于神:活着的时候恩泽施于百姓,死后列于神仙之列。“可谓”句:可以称得上盛德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