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古汉语虚词词典

书籍:古汉语虚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18:02:2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439页(3196字)

介词

“于”和“于”是同义词

先秦《周易》、《尚书》、《经》等多用“于”,其他书多用“于”,有的则两者并用,后代也如此。汉字简化都作“于”。

本书其他条引用古书的“于”多作“于”。

一、“于”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用于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处所。义即“在”。①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汉书·王褒传》)——句义:王褒在路上染病而死,国君怜悯惋惜他。②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世说新语·德行》)——全:保全。

③王坐于堂上,有牵而过堂下者。

(《孟子·梁惠王上》)④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跖》)——期:约会。不去:〔尾生〕不离开原地。

二、引进动作的起始地点或施动之处。义即“从”、“由”。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②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孟子·滕文公下》)——句义:〔周王出师是为了〕把百姓从水火中解救出来,杀掉残暴的君主罢了。③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

(《汉书·东方朔传》)④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窥之,不见人体,见盆水中有一大鳖。(《搜神记·人化鳖》)——壁穿:墙洞。

三、引进动作到达的处所。义即“到”。

①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是邦:这个国家。其政:该国的政事。

②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盖:大概。

尝:曾。葬:埋葬。

亲:父母亲。

委:委弃,抛弃。壑:山沟。

四、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时间。

义即“在”。①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蠹》)——王(wàng)天下:在天下称王。

偃王:周穆王时徐国的君主。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受任:接受任命。尔来:自这时以来。

③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句义:孔子在这天哭过,就不再唱歌。

五、引进动作或情况延续的时间。义即“到”、“至”。

①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墨子·所染》)——所染当:所受的影响好。霸诸侯:在诸侯中做霸主。②主之威盖震海内,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于千世。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六、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范围。义即“在……方面”、“在……中”。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在做事方面要敏捷而在说话方面要谨慎。

②荆国有馀于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③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句义:孔子说:“备足食物,备足武器,百姓信任自己。”子贡说:“不得已要去掉一样,在这三样东西中先去掉什么?”④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左传·哀公十三年》)——句义: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是老大。”

七、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出现的原因。义即“因为”、“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昌黎文集·进学解》)——句义:专业因勤奋而精深,因嬉戏怠惰而荒疏。②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

八、引进动作涉及的有关对象。义即“向”。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对:回答。②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史记·赵世家》)③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墨子·公孟》)——“二三子”句:几个人中又有向墨子学习射箭的人。

九、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义即“对于”。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②臣闻公子季友有工于鲁,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大夫田完有功于齐。(《汉书·张敞传》)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句义:不合于义便能又富又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

十、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义即“给”。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句义: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②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国语·越语上》)——女于王:嫁给王。

十一、引进协同施行某种动作的有关方面。义即“跟”、“同”。①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

(《左传·僖公十九年》)——修好于诸侯:跟诸侯建立友好关系。齐桓:齐桓公

②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史记·赵世家》)——至德:极高道德。

和于俗:同流俗苟合。③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全唐诗·崔涂:除夜有怀》)——骨肉:家人。

转:转而。僮仆:家童与仆人,泛指跟随的仆人。

十二、引进比较的对象。义即“跟”、“同”。

①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史记·鲁周公世家》)——笃仁:诚实厚道仁爱慈善。②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汉书·赵充国传》)——殊:不同。一:一样。③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众:兵众。

④晋时民少于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洛阳伽蓝记·建阳里》)

十三、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

义即“根据”、“按照”。

①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于诸侯之约:按照诸侯之间的约定。咸:都,皆。

②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汉书·赵充国传》)——诛:讨伐。

十四、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施事者。①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成公二年》)——句义:郤(xì)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上。屦(jù):鞋。

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治:治理,管教。

十五、引进动作受益的对象。

义即“给”、“为”。

①齐使管仲平戎于周。(《史记·齐太公世家》)——句义:齐国派遣管仲为周王室平定戎。戎:古时少数民族之一。②定襄魏仲义……与同辈结夏课,十日一宴集。中一举子物故,他日旬会,诸人感叹存殁,仍于故人设位。(《续夷坚志·旬会之异》)——夏课: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称“夏课”。物故:死。存殁:生死。

故人:死去的人。

十六、引进征询意见的对象。

义即“依……的看法”、“据……看”。①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史记·吴王濞列传》)——于公何如:依你的看法该怎么办?②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海内鼎沸:天下大乱。

公辅:三公四辅,都是天子的辅佐之臣。③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资治通鉴·秦纪二·始皇帝二十一年》)——“于将军句”依将军您估计需要用多少人才够?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