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梁实秋论学者书房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39:4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15页(1004字)

梁实秋在其《雅舍小品》中曾品评过学者的书房,其中就有宋春舫、闻一多、周作人、潘光旦的书房格局及其氛围。

文首概论书房,甚有见地。他写道:“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待的。

……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

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

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

”他认为:“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

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廓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

有好多着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他评论其友人宋春舫的“楬木庐”为第一“考究的书房”。他这样描写道:“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揭木庐相比。

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皮装订(half calf,ooze 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

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 参见 梁实秋读书 梁实秋读书札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