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读书法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56: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68页(596字)
苏轼读书法首先强调培养阅读兴趣,曾自述:“……幼时,父兄驱率读书,初甚苦之。渐知好学,则自知趣向。既久,则中心乐之。既有乐好之意,则自进不已。古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讲究熟读深思,逐个解决问题。“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川归》)并提出:“读书万卷始通神”(《柳氏二甥求笔迹》),“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又答王庠书》)。
另有记载:“尝有人问苏文忠公曰:“公之博洽可学乎?”曰:“可。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
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贷之类,每一过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苏轼提倡“抄读”法,因为手抄有利于熟读精思。他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李氏山房藏书记》)“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答程金父推官》)他认为:“多读史书,仍手自抄为妙。”(《与王定国书》) 参见 苏轼读书台 东坡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