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鲁迅读书法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00:2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82页(1663字)

鲁迅一生博览群书,除政治理论、文艺作品外,还广泛涉猎了自然科学、社会学、文物考古、美学甚至佛学方面的书籍。

鲁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读书方法论。其读书方法的要点有:(1)泛览。“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读书杂谈》)并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不要专看一个人的作品,“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明》)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以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同时,还应重视读反面的东西,“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一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随便翻翻》)随便翻翻式的读书,使鲁迅仅在1912年到1913年两年间,就翻阅了话、杂着、画谱、杂记、丛书、尺牍、史书、汇刊、墓志、碑帖等,此后还有诗稿、作家文集、丛书、小学、佛书、拓本、金石文字、瓦当文、墓志、壁画、造像、画集以及世界名人法布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作品。1925年以后,所读就更多了。(2)硬看。

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学外国文须每日不放下,记生字和文法是不够的,要硬看。比如一本书,拿来硬看,一面翻生字,记文法,到看完,自然不大懂,便放下,再看别的。数月或半年之后,再看前一本,一定比第一次懂得多。

”(《给曹白》)若遇到暂时弄不懂的地方,则采取跳读,联系上文以至全文来“硬看”,直至理解。“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译书时,与工具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收藏有大量外文工具书,种类也很全。

(3)专精。鲁迅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会成为“杂耍”,读书虽多,但一事无成。其《中国小说史略》、《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编纂结集,堪为读书专精的典范。

(4)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指出:“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读几本书》)。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读书杂谈》)。并主张“留心世事”(《海上通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书杂谈》)。

(5)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他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题未定”草(七)》)“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读书杂谈》)鲁迅一生广泛读书,善于“拿来”、“占有”和“挑选”,并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此,沈祖劳等合着的《成才的桥梁——鲁迅读书22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运用阅读学、科学学等新兴学科知识,系统介绍了鲁迅读书法。

集中总结了鲁迅善于学用结合、推陈出新的精神,善于打破学术壁障,破除前人陈见谬说,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该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鲁迅对有关读书方法的论述;(2)与中外历代名人学者的比照和理论上的阐述;(3)鲁迅的读书实践及其成果。

该书把鲁迅读书法提到“成才的桥梁”的高度,加以条分缕析的阐述,可给人以有益的启发。

参见 鲁迅读书处 鲁迅开列的书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