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360页(674字)
也叫“比读法”。
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法在学术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是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比较阅读法的形式非常丰富。以比较的项量分,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单项的、局部的、片断的比较。以材料的时间关系为控制范围作比较,有横向比较(共时比较)和纵向比较(历时比较),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把不同时期的用相同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作比较是纵向比较;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把同一时期的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是横向比较。
以文章的内容、形式作比较,则有选材比较、结构比较、立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表达方式比较、文体比较等。以阅读的目的分,还有理解性比较、评价性比较、鉴赏性比较。
运用比较阅读法,应注意以下四点:(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
比较的范围、角度由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的目的不同,比较的形式也就不同。(2)比较,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在对材料作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性,特别是作宏观比较时,应有比较的侧重点。
(4)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的差别。
阅读中,要随手作好必要的笔记,以便对照检查、分析鉴别。比较阅读中的笔记形式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文章的形式,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