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刻本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44: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420页(581字)

用雕版印刷方法刻印而成的一种古书版本类型。

又称“雕版印本”、“刊本”、“椠本”、“雕本”、“镌本”等。雕版印刷的制版印刷方法是:先据书稿用毛笔在纸上写好版样,然后将版样反贴粘于修治好的木版上,使版样上的图文墨迹渗入木版中,擦去纸毛后,即据木版表面的字迹刻出阳文反字。

为节省版材,一块书版常两面镌刻。

刻好后再对书版作进一步修治,然后印出校样,校正书版文字刊刻错误,修改无误后,即可正式刷印。

刷印采用手工操作,先在书版表面均匀敷墨,再将纸张覆于书版之上,用毛刷刷抹纸面,将纸揭下即成为一张印品。最后装订成册,就是刻本。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现存史料和实物证明,至晚到唐代初年也就是公元7世纪,雕版印刷术就已经发明并被用来印刷图书了。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刻印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品,是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雕版印刷事业经过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到宋代逐渐形成了官府、私家、书坊三大刻书系统,以后元、明、清三代的雕版印刷事业基本上是循着这三大系统进行的,并在图书的制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存古籍中,绝大多数都是刻本书。直到19世纪末叶以后,雕版印刷的主导地位才逐渐被先进的西方近代印刷术所取代。

但自唐末经宋、元、明、清约1000年来所产生的刻本书却大量保存了下来。

上一篇:拓本 下一篇:写刻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