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刻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435页(695字)
中国古代由书坊刻印的图书版本,为古书的重要版本类型之一。
书坊是古代卖书兼刻书的店铺,是一种纯商业性质的私人出版发行单位,又称书肆、书铺、书籍铺、经籍铺、书堂、书棚、书林等。坊刻是中国古代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之一,在刻书业中最早出现,地域分布最广,刻书数量最大。唐代坊刻即已有一定的规模,宋代更进一步发展,当时有些书坊除拥有自己的刻工和印刷工匠,并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印和官卖图书外,还常常聘人编辑新书,印刷出售,集编集、出版、发行于一身,故坊刻本具有名目新、刻印快、行销广的特点。宋代坊刻以地区而论,以建安和临安两地为最盛;以刻家而论,则两地中又首推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
元代坊刻规模比当时的官刻和家刻规模还大,且主要集中在建阳地区,其中崇化坊余氏勤有堂、麻沙刘氏南涧书堂以及刘氏日新堂、虞氏务本堂、郑氏宗文堂、叶氏广勤堂,历史都很悠久,现存元代坊刻本多半是这几家的刻本。明代书坊分布极广,除建阳外,南京、苏州、湖州、徽州、杭州、北京等都是书坊的聚集地。
清代坊刻更为兴盛,如北京的琉璃厂、隆福寺,南京的三山街、太学前,苏州的(玄妙)观前街,都是书坊聚集之处,形成书肆街或书坊区,盛况空前。书坊刻书内容广泛,既有文人学子必需的字书小学、经史文集,也有供平民百姓日常应用的农桑医算、类书便览、小说话本等。在版刻艺术方面,坊刻本也独具特色,如纂图互注,重言重意,边栏外加书耳,版心大黑口,文中鱼尾以及上图下文等内容形式,都是坊间首先发明并多见于坊刻本中。
坊刻本的缺点常常是纸墨粗劣,校勘不精,妄删妄改图书文字内容的现象较多,所以世人对其评价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