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中国图书热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6:38: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720页(1409字)

指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论题展开讨论以后,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而来的出版界连峰迭起、层出不穷的各类各体图书的出版热潮和社会性阅读热潮。

仅1979年至1988年的改革开放十年中,中国出版界所生产的图书就有395537种(方厚枢《我国出版事业四十年成绩巨大》)。出书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内容趋向丰富多采,重点和成套的图书不断推向社会,标志着中国出版界所达到的成就。其间,又点缀着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各种图书热点,吸引了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在1979年以后,先后出现了“推理小说热”和“侠义古旧小说热”,一时印刷量很大,社会流传甚广。1984年前后,又蔚成“新武侠小说热”。这两次武侠小说热,以1982年以来的“金庸热”、“梁羽生热”为楔子,以“古热”、“温瑞安热”为过渡,走向卧龙生、柳残阳、诸葛青云、萧逸(美)、陈青云、云中岳、司翎、独孤红、秋梦痕、曹若冰、幻龙、东方英、孙玉鑫、司马紫烟、秦红、忆文、高皋、上官鼎、金童、慕容美、雪雁等辈的多卷众册、连篇累牍的武侠小说的大量翻印和广泛传播,以至于大陆也产生了不少模仿和创作作品,一直成为书市书摊的热销对象。

到1988年10月底,仅各出版社申请要求出版的古旧、新派武侠小说作品选题就达272部(其中已构成出书事实的占53%)。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含港台)的武侠小说种数在3000种左右。

而在北京目前可借阅到的就已达1200种左右(截止到1990年,据李杰明《谈“武侠小说”》)。1986年前后,则以台湾作家三毛、琼瑶为序幕,掀起了“言情小说热”,她们的作品得到大量的翻印重版,街头巷尾,不胫而走。以此为契机,渐而形成“港台通俗小说热”和“外国通俗小说热”,许多内容苍白、质量平平乃至格调低下的出版物一时充斥市场,也拥有众多的读者群。渐而至于争译国外“畅销书”,形成“外国通俗畅销书热”,迄今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还不间断地出现了规模各异、声势不一的出版热潮和阅读热点,如学科图书方面先后有“美学热”、“心理学热”、“思想文化热”、“经济管理热”、“外交热”、“公共关系热”、“易经热”、“证券股票热”……;人物作品方面,除上述“金庸热”、“梁羽生热”、“古龙热”、“琼瑶热”、“三毛热”、“席慕蓉热”、“梁凤仪热”外,还有“萨特热”、“尼采热”、“毛泽东热”、“汪国真热”、“钱钟书热”……;题材方面,则有“辞书热”、“围棋热”、“食谱热”、“时装热”、“气功热”、“性学热”、“人体艺术热”、“文革热”、“纪实文学热”、“古籍今译热”……等等。在以上迭起的图书热潮中,举凡热点图书,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品种、版本出现多(甚至出现盗版等非法出版物),开印数量大(重印加印频率也高),市场流通快以及重复滥印等特点。上述热点图书,往往同社会上的阅读走向相吻合。读书热点聚焦直接促使出版热形成,而出版热点形成热潮,又反过来将读书热点推向高潮,两者相辅相成,常常互成因果。然而,诚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任何‘热’与‘潮’的出现,都是一种对在此之前的封闭禁锢、冷寂萧条的反动,一旦社会、文化走上了客观规律的正常轨道,得到了平衡协调的发展和充分的繁荣,‘热’就会达到恒温,这也是‘丛书热’所体现和遵循的内在的辩证逻辑。”(陈非《面对“热”的冷思考》)这一观点同样可以用以观照出版界所出现的任何热潮现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