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

书籍:新中国建设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4 02:10: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第125页(622字)

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对比关系。

一般说来,获得一定数量的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越少,经济效益越高,或者一定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经济效益能综合反映整个社会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它可以用实物形式表示,如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率,单位设备产品率等等;也可以用价值形式表示,如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等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用价值形式表示。经济效益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客观范畴。

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经济效益的性质和内容也不相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所决定,是以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用预付资本利润率表示其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成果同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比较。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防止片面追求产值的倾向。党的十二大制定的到本世纪末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中明确提出,力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把这个方针概括为实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