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元曲三百首辞典

一枝花(套数)

书籍:元曲三百首辞典 更新时间:2019-01-06 18:21: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元曲三百首辞典》第178页(1716字)

【原文】:

湖上归(1)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2)

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3)。生色围屏(4),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5)。但携将旖旎浓香(6),何必赋横斜瘦影(7)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8),据胡床指点银瓶(9)。素娥不嫁伤孤零(10)。想当年小小(11),问何处卿卿(12)。东坡才调(13),西子娉婷(14),总相宜千古留名。

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15),三五夜花前月明(16),十四弦指下风生(17)

可憎(18),有情,捧红牙合和《伊州令》(19)。万籁寂(20),四山静,幽咽泉流水下声(21),鹤怨猿惊。

[尾声]岩阿禅窟鸣金磐(22),波底宫漾水精(23)。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24),玉漏鸣(25)。笑归来仿佛二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26)。。【曲牌名】:南吕

【原文作者】:张可久

【意译】:

落日时,广阔的天空铺满了彩霞,远处秋水盈盈明净如镜。

艳丽的鲜花像美人的脸庞,远远的山岭呈现一片苍青。湖光山色就像着色的画屏,山径边松林森森,苍翠清凉,远山蜿蜒横曳嫣然动人。我伴着娇柔美丽的佳人,何必去赞美梅花的横斜疏影。

挽着玉手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坐在胡床上赏月,用银瓶畅饮。

那嫦娥在月宫里想必是寂寞孤零。又想起当年的苏小小,问卿卿她今在何处?苏东坡才华横溢,西施美貌娉婷,“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古名句成为佳话。我二人在此处游玩,在六一泉亭赋诗吟曲,十五夜看花赏月,手指飞舞,琴弦发出乐音。多么可爱啊,多么深情啊!打着红牙檀板伴奏《伊州令》。四山静谧,万籁俱静。乐曲奏到微弱处就像流水下滩时的哽咽,使仙鹤为之哀怨,猿为之惊愕。

在山坳的佛寺里传出敲击金磬的声音,看水中好像是龙宫漾着水晶。深夜空气清新,微风吹来酒也微醒。

薰香已经燃尽,玉漏还在发出滴水的声音。兴犹未尽地归来,已经二更时分,此行远胜于当年孟浩然到灞桥踏雪寻梅的情景!。

【点评】:

张可久仕途失意,陶醉于山水诗酒的风流生活。

这一篇套数描写作者携美人同游杭州西湖、尽兴而归的经过,表现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此套曲为元曲中之名篇,与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齐名。

李开先《词谑》评曰:“张小山《湖上晚归》[南吕],当为古今绝唱。世独重马东篱《北夜行船》,人生有幸不幸耳。

”明沈德符《顾曲杂言》称:“若散套虽诸人皆有之。惟马东篱‘百岁光阴’、张小山‘长天落彩霞’为一时绝唱,其余俱不及也。”

这篇套数分三个段落,第一段[一枝花]描绘西湖黄昏的景致;第二段[梁州]写携美人同游西湖的情景;第三段[尾声]写游毕深夜归来。整套曲子不离西湖美景,然而重点却是写人,“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通过景的烘托,人的活动,抒写诗人流连湖光山色之间的欢快情绪和携美人同游的乐趣。

这篇套曲充分显示出作者所写散曲意境幽远、清丽委婉的风格。

在艺术描写方面很有特色。

一是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第一段写西湖晚景时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如“花如人面红”,“嫣然眉黛横”等;而第二段写美人时,又与似锦繁花、朗朗月色交融在一起,写美景如同美人,写美人又如同美景,美景与美人融为了一体。

二是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作者所写之景,无一不抹上感情色彩,“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心境何等平和纯净,“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风生”,欢愉心情跃然纸上。曲尾把这次夜游与孟浩然踏雪寻梅相比,更流露出作者欢乐自得的情绪和远避尘世的思想。三是大量化用前人名句,并独创俊语,从而生发新意,构筑意境。

“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又生发出新的意蕴,使“吾二人此地私行”更加诗化,更加美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