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剧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711页(845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文艺工作团体之一。

1940年4月成立于鲁南山区上大炉村。初名“八路军115师后方司令部宣传队”,鲁南军区成立后改为“鲁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又以其据地命名为“抱犊崮剧社”;1942年4月又与“尼山”、“沂河”、“鲁南”、“黎明”等剧社合编为“战号剧社”;1944年春始改现名。社长由政治部主任靳怀刚兼任,龚振华、王化南、洪林、赵光、方景昭、王汝俊、任贤璋先后任队长,政治指导员先后为李恒宗、唐守礼、赵光。

教员有齐克、方正、庄碧华。

主要成员先后有王英民、孙节、刘中秋、刘兴华、王俊启、李清平、郑光甫、时家崎、单立标、王中、邱富润、王鲁珍、郝拉、高兆民、张明、孙恒、贾露、陈东、顾雷、唐爱华、刘荆玉、吴超鲁、袁玉伯、张一之、李二、文铭、高九、徐文彬、曹继水、高昂等。下分创作、导演、演出等组,分别由王汝俊、张景坤、方正、王鉴波等负责。在艰苦、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作为宣传队、工作队、战勤队始终坚持为战争服务、为广大军民服务。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演出话剧《十字街头》、《喜酒》、《铁与病鸭》、《英雄好汉》、《婆婆的觉悟》、《分家》等;演出京剧《空城计》、《寻夫》、《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创作演出的剧目有话剧《蒙住敌人的眼睛》、《抗争》;活报剧《国军与破鞋》,秧歌剧《送郎参军》等,受到军民热烈欢迎。1944年曾与山东实验剧团合演苏联名剧《前线》。抗日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9月改为鲁南军区文工团。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演出剧目有《白毛女》、《血泪仇》、《抓壮丁》、《李闯王》、《三世仇》、《雾》、《雨过天晴》等,并创作演出小歌剧《大娘教子》。

其间还编辑战地油印小报,开办文艺训练班和鲁迅艺术学校。对于培养艺术人材、丰富部队文化生活、配合当时战斗、生产和解放区的建设,起了积极作用。1949年3月一分为二:分别编入“山东军区文工团”、“鲁中南文工团”;1952年调新疆,先后改为“新疆军区文工三团”、“一军文工团”后撤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