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007081 弥勒会见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7册文学(中)》第711页(564字)
伊斯拉菲尔·玉素甫、多鲁坤阚白尔着。
阿不都克由木和加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维吾尔文版。455页。
古代维吾尔27幕大型佛教剧本,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回鹘文手抄本佛教文学巨着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品运用完美的艺术形式、形象而又生动的古代维吾尔文学语言,描述了佛之万能,弥勒之仁慈;记录了诸佛、天神、弥勒显世普渡众生的故事,并讲解了佛教哲理。属于佛教小乘派的舞台作品,其中也有许多大乘佛教的观点。
由圣月菩萨大师从梵语译成吐火罗语(古焉耆语)。古代焉耆语的《弥勒会见记》留于今世的也有几种写本,其中一本书名为《MAITRE-Y.ASAMITI NATAKA》,按梵文“NATAKA”为“剧本”之意,每章(幕)前面都标出了叙事地点、出场人物及演唱曲调,有地点,跋文中又记有幕名,作品也有音乐伴奏的场面,而且每一章(幕)的故事情节都通过具体人物的对话形式来表现,说明该书无疑是剧本。书名中也不用回鹘人常用于佛经的“sudur”(经),而用“nomobitig”,意为“书”,也就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形式表现宗教思想的一种书而不是纯粹讲佛教的经。文中还有“korüng”一词,意为“场”,由此可以肯定地说,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充满了浓厚的戏剧色彩,具备剧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