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1957页(713字)
【生卒】:1913—
【介绍】:
山东蓬莱人,1913年生。1937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在北京中国基金会任物理学编辑、翻译。1938年,在北京燕京大学任物理助教。1940年,获私立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任国立西南联大物理讲师。1941年,赴美国工作和学习,在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助教和研究员。1943年,获该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学实验室、光辐射实验室研究员。1945年,任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讲师级研究助理。1947年,任该所副教授级研究员。1949年11月回国;同年,任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教授。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任该社中央委员。1952年,在瀋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研究员、教授。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956年,曾以《金属中的内耗和金属的力学性质》研究成果,获国家第二等科学奬金。1961年起,兼任该所副所长。1963年起,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理事。1981年,被聘为国际杂志《材料的力学》编辑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合肥)所长,一级研究员;同年,继续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曾当选为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着有《特别光源的光谱分析》、《原子波形对金属行为的提示》、《非常高温下的金属内耗》、《位错理论的评论分析、应用和发展》、《高等与低等马氏体中的分解物的相干所引起的内耗峰》、《可塑变形过程中低频内耗的动力模型》等。在国际文献、书籍上以葛庭燧的名字命名的定理主要有“葛氏扭摆”,“葛庭燧模型”和“葛氏内耗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