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2263页(1355字)
【生卒】:1908—1992
【介绍】:
字一峰,河南永城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生。6岁,入乡塾。18岁,入西北军当兵,先后在暂编第三师及第三十军服役。1927年冬,赴南京,旋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隶工兵科。1929年军校毕业,分发陆军第五十四师任少尉排长,数年间升为校级军官。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1936年3月,任陆军工兵少校。1937年5月,晋任陆军工兵中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中校联络参谋,旋改任上校参谋。陆军大学迁到湖南长沙,向部队请求,返校继续学业。1938年7月,毕业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四期,分发第一兵团工作;8月,任第一兵团总部少将高级参谋兼作战科长,参与武汉保卫战之赣北战役。1939年,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副处长兼作战科科长,后任参谋处处长、参谋长。1940年7月,晋任陆军工兵上校。1943年10月,获三等云麾勛章。1944年夏,日军大举进犯长沙,薛岳撤至耒阳指挥,留赵在岳麓山担任联络;6月,日军攻陷长沙,政府检讨战败责任,于7月中旬,将赵及长沙守军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押解抵渝,拘于军法执行总监部;8月,军法执行总监部判张无期徒刑,赵无罪,复经蒋介石批示,张应即枪决,赵可免予置议,旋即释放。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受训。1945年1月,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2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处长,后升参谋长;10月,获忠勤勛章;12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1946年3月,获四等宝鼎勛章;5月,获胜利勛章;9月,因郑州“绥署”所属之整编第三师于定陶被解放军歼灭,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及赵子立被免职。1947年,任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中将兵学教官兼乙级将官班主任。1948年,任第五“绥靖”区副司令官兼河南省保安副司令;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同月30日,兼河南省政府委员;12月,兼河南省政府豫东行署主任。1949年春,第五“绥靖”区撤销,张轸所部改编为第十九兵团,辖第一二七、一二八军,任第一二七军军长;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5月,张轸于桂系第七军撤离武汉后,即于金口率第一二八军及第一二七军之第三〇九师涂建堂部起义;6月24日,国民政府任命赵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嗣率部进入湖北神农架与大巴山之间的大九湖地区,后转赴重庆;11月19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2月25日,于巴中县率第一二七军残部起义。后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一年后结业,分发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担任高级系第一组战术教师。1953年,遭受审查。1950年代初期,获得平反。1961年,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75年3月,按投诚起义人员对待。197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连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2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届中央常务委员。1984年,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8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嗣任民革第七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2月1日,逝世于北京。终年84岁。着有《一峰岑草》、《第二次长沙会战兵力部署及战斗经过》、《长衡战役》、《上高会战敌我态势》、《记抗日战争中的四次长沙会战》、《记湘北会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