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濮阳市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河南行》第157页(1144字)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早在5000年以前,这里就是五帝之一颛顼部族的活动中心,有“颛顼遗都”之称,因地处濮水之南故名濮阳。这里有迄今为止发现最完整的龙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之有“龙乡”之称。
戚城遗址
位于濮阳市区以北5公里,是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初为卫国权臣孙昭子封邑,后因卫大夫孔悝居此,又称孔悝城。春秋时各国诸侯或使臣曾在此多次举行会盟,晋国和卫国为争此城曾发生激战。遗址呈正方形,周长1520米,辟有四门,总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城墙高出地面8.3米,最厚处16.5米。城上部为汉代加筑。城东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传系孔悝及其母墓:城东北有一座5000平方米的土丘,传为蒯聩台。城遗址是豫北地区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古城遗址。这里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路坟
位于濮阳市区中心。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游,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为人忠勇兼资,性格豪爽,后为卫国大臣孔悝家将。卫世子蒯聩,用武力挟持孔悝,胁其逼卫出公让出君位,子路为保孔悝战死葬此。相传该坟修于汉代,高4.3米,直径29米,坟前置石柱、石门、石碑、石狮等。坟上及周围古木成荫,四周筑有围墙。
濮阳蚌塑龙虎墓葬
位于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分布带中。1987年发现。在三座南北走向、相距各25米的墓葬中,各有一组以天然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形象。第一组蚌塑形式为右龙左虎,墓主人为男性,身高约1.84米,直体仰卧,骨架右侧为蚌塑龙,长1.78米,龙头朝北,背朝西。全部以未经加工的天然蚌壳摆塑组合成形。墓主人骨架左侧为蚌塑虎,头亦北向,背朝东,身长1.39米,宽0.63米,虎身以白、黄、黑三色蚌壳摆塑组合,虎纹斑斓,形象逼真。经考证,确认为6000年前艺术杰作。第二组蚌塑为重叠的龙虎缠绕墓主和鹿的身躯,第三组为墓主人骑龙跨虎,均为前所未见的墓葬形式。古墓葬中第一组摆塑龙虎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尤其是龙的造型,公认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造型最大、形象最为逼真的“中华第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