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村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242页(1304字)
【生卒】:1907—1986
【介绍】:
名元度,字霞村,笔名元庆、方源、保尔,湖北阳新人,1907年9月1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七)生于上海。
7岁,入私塾。9岁,考入保定第二师範学校附属小学。1919年春,考入天津直隶第一中学。1920年秋,转读北京汇文中学。
1925年秋,考入北京私立中国大学哲学系。1926年夏,应聘任汇文中学化学实验室助理员,并在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
1927年5月,赴法国勤工俭学;6月,抵达法国,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修读文学史课程,课余任《小説月报》驻欧通讯员。1928年春,离欧返国,抵沪后从事创作与翻译,并参加水沫社、文学研究会。
1929年,任上海复旦书店编辑,主编文艺刊物《熔炉》。1930年夏,赴北平,以刘复、周作人之介,任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师範大学、国立北京女子师範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授西洋文学史。后因讲义中引用马克思主义词句,先后为三校停聘。1932年春,以国立北平大学图书馆馆长毛子水之介,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编译委员会翻译《鲁滨逊飘流记》等书。
1933年3月,日伪军进攻河北通县,挈眷南下湖北武汉,湖北民政厅厅长李书城任为该厅帮办秘书;秋,返回北平,寄寓毛子水家;10月,以李健吾之介,为《华北日报》编副刊,任《每日谈座》编辑。1934年,任筹募诗人朱湘遗孤教育基金委员会委员。1935年夏,任私立济南齐鲁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冬,辞职回北平,再度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编译委员会译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挈眷往武汉,任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英语教员。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汉口,加入为会员;秋,去重庆,后又赴成都等地,曾任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教员等职。1943年4月,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组副组长,夏,应聘为省立兰州师範学校教员,未到任前,应李劼人之介,任中学教员。1946年1月,由成都赴武汉;5月,任武汉《新湖北日报》主笔,兼管资料室。1947年1月,赴上海;5月,联合国社会经济组织在上海举行会议,以陈国廉之介,任中文组临时翻译;9月,任国立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教授会理事。1949年10月,仍任教厦门大学中文系兼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又兼厦门市文联常务理事兼研究部部长。1957年,被划为“右派”,其后调往外文系,讲授“閲读”、翻译等课程;又兼辞典组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到迫害。后期,奉派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工作。
1972年,商务印书馆拟发行英语成语辞典,委托厦门大学编译,徐以辞典组主任任主要审稿人。1978年,主持编纂《综合英语成语辞典》。1979年,与刘贤彬合作,招收研究生,培养英语辞书编纂教学、翻译人材,又应福建人民出版社之约,主编《当代英国文学丛书》,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邀为该院编译之《英语谚语辞典》,担任审稿工作。晚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年2月,病逝于厦门。终年79岁。
着有《法国文学史》、《古国的人们》、《巴黎随笔》、《文艺杂论》、《我所认识的朱湘》等。译有《近代西班牙小説选》、《桃花扇》、《鲁滨逊飘流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