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罗明路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197页(408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产物。1933年罗明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时,根据干部和群众的要求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先后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关于杭永情况给闽粤赣省委报告》。认为:革命力量虽有很大发展,但未根本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因此决战条件不成熟;在建设地方武装的作法上,不应过分强调地方武装数量上的扩大,而应注意其作战能力的锻炼;在区别对待边缘区与中心区的方针和政策上,认为党在闽西的上杭、永定、龙岩等边缘地区的条件比较困难,党的政策应当不同于根据地的巩固地区。该意见被送到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党中央后,被错误地说成是“对革命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2月,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在党内开展了所谓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撤销了罗明的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职务。
上一篇:反奸清算运动
下一篇: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目录